重返香港西贡 Sai Kung Revisit

香港这个地方真是有意思,高度商业化的港岛上,逃离水泥丛林不远就有让人忘记工作和忧愁的白沙乐土。一到周末,大大小小去往各个公共泳滩的巴士上都挤满了各种热爱山野海滩的人。在香港各岛星罗棋布的大小沙滩里,最安静最吸引人的是香港西贡的“咸田湾”和“大浪湾”。沙滩本身的优点除外,又因为西贡区域离港岛九龙都略有距离,海湾被几座山与外部隔断,大大降低了来此露营消夏的人群数量。几年前我曾和朋友来此露营,一直念念不忘,想找机会故地重游,今年胜利日放假,终于得机会出差之前去再走一趟。

一说到西贡,好多人都在问我香港西贡和越南旧都胡志明市的那个“西贡”有什么联系?查了一下维基百科,还真是有点联系,不过倒也不是名字上的:

「西貢」一名,大約在明初才出現。從明成祖永樂三年至宣宗宣德八年,明朝廷曾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在這七次「下西洋」後,不少東西亞、中東沿海、東非等國家也向明朝進行朝貢和貿易。而在當時,西貢便是西來朝貢船隻停泊的一個港口。久而久之,這裡就被稱為「西貢」,有「西方來貢」的意思。

开始准备露营与麦理浩径的徒步也颇为纠结,我在香港虽有不少同事和朋友,但体力相当并且有兴趣在30度天气里出来徒步去海边的人,可能不超过三位。中间也闹了不少小插曲,最后的结果是去couchsurfing上找来了两位同伴才潦草成行。

说是潦草也不尽然,小朋友“爱美丽”是来自四川的川妹子,在香港从事UI设计的工作,大朋友Heanu是来自韩国的旅行者,一头长发看起来像个艺术家(后来发现确实是一位颇有天赋的水彩高手)。大家多少都有过徒步和露营经验,装备也还算齐全,在加上麦理浩径本身又是特别成熟的徒步路线,我们把check list做好,打包,约好早晨10点在港铁观塘线钻石山站集合。

如何到达

#### How to Get There

我们的路线几乎完全依循麦理浩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路径,大概的路线如下:

– 港铁钻石山 C2出口,乘坐 92路双层巴士到终点站西贡镇。
MTR Diamond Hill Station, Exit C2, take bus 92 to Sai Kung Peninsula.

– 从西贡镇汽车站乘坐94路双层巴士,开往黄石码头方向,在北潭涌下车。
From Sai Kung town catch bus 94 towards Wong Shek pier and alight at Pak Tam Chung Station.

– 从北潭涌车站沿着大网仔路走大约五分钟,到达麦理浩径起点。
From Pak Tam Chung Station, walk along Tai Mong Tsai Road for approximately five minutes until you reach the start of the trail.

– 沿着西贡万宜路绕过万宜水库南边,经过水库的西坝和东坝,最后到达浪茄沙滩。
Pak Tam Chung → Long Ke

– 由西贡郊野公园的北半部,沿着郊野公园的边界而行,跨国西湾山,下吹筒坳、西湾、经咸田湾到达大浪湾。
Long Ke → Tai Long Wan

– 从大浪湾出发,经赤径1抵北潭凹为终点。此地有巴士返回西贡镇。
Tai Long Wan → Pak Tam Au → Sai Kung town

Map

  1. 赤经中段会经过蚺蛇尖并路过一个很小的赤径码头,旁边那座山叫做狐狸叫(Wu Lei Kiu)。从狐狸叫乘船至黄石码头后,可乘96R路巴士直接返回钻石山 

香港苍穹下

八月在香港短暂停留,除了去石澳敷黑面膜,还去了佐敦附近一个叫做爱民邨的社区。香港早期公共房屋的典范。摄影俠们按快门忙,我在一楼的天井看小女孩儿们穿着人拖踢足球,恍惚以为自己在巴西。

关于爱民邨的维基页面和同行者随线的文章

阴翳丸窓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上文出自八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文,为叶圣陶所写的《苏州园林》。苏州的园林多年前便得造访,所谓“工于匠心”却不得体会。然而“如在画图中”却在多年之后的日本镰仓得以亲见。

marumado1

丸窓(Maru Mado)意为圆形的窗,是日本庭院和茶室常见的窗扇造型。特点自不必多说,除了可以尽可能多地采纳自然光,还可以借景。当然了,中国人也许说,借景对园林发源之中国来说简直只是小儿科,可是相比苏州园林或者其他中国园林,我看日本庭院却更懂得将主体以外的内容简化到极致,而这时候借景的小把戏就成了惊鸿一瞥。

marumad4rvia

marumado2 via

明月院(めいげついん Meigetsu-in)是北镰仓(Kita-Kamakura)的一所临济宗建长寺派的一个寺庙,院内种满了紫阳花(あじさい Ajisai,在国内被称作绣球花)。绣球在六月梅雨季节花期最盛,也是明月院最富盛名之处,所以这寺庙也叫“紫阳花寺院”。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绣球,而是路过不起眼的茶室时所见的丸窓。

 P1050543

彼时正值盛夏,我也只在日本作短暂的停留,没有机会拍下四季之景。但我在这里检索到了四季的明月院,惊人地宁静美丽。

mei1

mei2

mei3

mei4

 

 

东方人的天才,就是能够将虚无的空间任意隐蔽而自然地形成阴翳世界,在这里使之具有任何壁画和装饰都不能与之媲美的幽玄味。这几乎是简单的技巧,实际上却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事。——谷崎润一郎 《阴翳礼赞》

 

明月院历史悠久,原本是禅兴寺的一部分,禅兴寺大部分建筑在日本明治时期毁佛运动中被摧毁,于是佛意渐淡。但路边平家物语的字牌,还是让人驻足。

 

“骄奢者必不长久,犹似春梦;强梁者势必消逝,恰如轻尘。”

P1050534

地藏王与七福神


“地域不空、誓不成佛” 的地藏王菩萨在日本是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被称作
Ojizō-sama或Jizô 。此行到达日本后第一天拜访的高尾山的山脚登山道就可以见到在路边有地藏王菩萨和七福神的小石像站在路边,保佑路人平安。不知是不是受地藏菩萨舍身救母的传说影响,在日本,Jizô 不仅是旅行者的保护者还是儿童的守护神,所以很多幼童的父母会将红色的毛线织成的帽子和围裙戴在地藏菩萨身上,希望他能保佑儿童顺利成长。Jizô 的造型有很多种,各种寺庙里供奉的形态也多有不同,但大部分都是右手持檀陀,并且笑眯眯的善者形象。

 

JNTO 对 Jizô 所作的图释。

g_01

当然,这个形象的 Jizô 是比较不同寻常的。via Japan365

七福神在日语里念做Shichifukujin在日本信仰中是被认为会带来福气和财运的七尊神明,一般包括惠比壽、大黑天、毘沙門天、壽老人、福祿壽、辯才天、布袋。经常在一艘宝船上出现,形象倒是有些像中国的八仙。一说七福神的起源似乎和竹林七贤也有关联,具体不考。

shichifukujin

ag_02

 photo via JNTO

我一直认为,便捷可达的山径,是城市居民的福祉。香港虽然高居世界拥挤程度之首,但也难能可贵地在各个岛上都有难度适中的登山径。以前在香港出去爬山时,常听同行的来自欧洲的朋友抱怨,在山路上遇到迎面来的登山客,从来都不见打招呼,而在他们的家乡见面不打招呼,简直难以令人接受,即便是陌生人在山路上遇到也要点头互道Good Morning。我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毕竟,在大陆生活了二十几年,陌生人见面不打招呼,这简直太正常了。然而第一次在高尾山登山我就震惊了,不管是不是认识,只要迎面遇到或者是超道往前,几乎都会听到一句konichiwa。让我这个刚到日本不到24小时的人,也觉得温暖。后来,本来不是很喜欢吃日本菜的我,回国以后也便常常光顾日本餐厅,因为那些被店员挂在嘴边的sumimasen 和 arigato 实在让人舒服。

P1050426

P1050442

 

2013

你好2013
photo

2013年1月1日写的:这一年要拿汽车和摩托驾照,学骑马,玩滑翔伞和山地自行车,在所有的牵挂还没有超荷负载之前继续疯疯癫癫地生活。

实际上更实际一点的resolution

 

1. “存钱” 2. 广东话到熟练 3.日语学到可以点菜背出五十音可以朗读文章的地步/英文进步,拿到一张可以用来申请北美的成绩单。旅行方面,加上差旅,今年计划中的国家很多,圣何塞,纽约,盐湖城,伦敦,爱丁堡和东京,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是东南亚的短期小假计划。所以第一条存钱很重要。

突然什么都不想要了,世界片片灰暗。多读书吧。

最近

住在香港,普通的生活无非爬山下水,皮晒没了。

生活照分割线

文一从印度飞回,昏睡了两天之后冲进厨房做了打卤面。很喜欢这种在异乡还能做饭的感觉。

[portfolio_slideshow exclude=”2481,2482,2483,2484″]

香港南丫岛地道探秘

总导演兼编辑,不靠谱的领队 Simone Marini 同志,因为他的不靠谱我们错过了下午1:50分开往Sok Kwu Wan的船,在ifc顶楼的免费茶座苦等了80分钟才等来了下一班。还好这位穿着达尔文T恤的PHD领队没有在这80分钟里面给我们讲进化论,因为他在讲英语超过两分钟后会抱着脑袋大叫“为什么我要讲英语!”。虽然我们都有GPS和android,但是在领队的强大气场下,我们核对路径的方式变成了由领队拿出手写instruction对着所有队员朗读下一个步骤,虽然比如他刚刚读过“注意看trail右边有通向洞口的路”后过了三分钟我随口一问“是右边对吧”就会直接导致其作抓狂状“我好像忘记了!”然后再申请向地图保管者(简称“司图”)要来地图确认一遍。就是这个领队居然领着我们活着从地道里出来了。更多图片稍后奉上。

以下是Simone同学制作的视频

Sneaking into the Japanese tunnels of Lamma Island (Hong Kong) from Simone Marini on Vimeo.

Quoted from Simone

Lamma Island is just a nice, hippie island easily reachable from Central Hong Kong piers. There are two small villages, a big coal power plant, some nice hiking trails, and what else? Well, tunnels. Many tunnels. Lamma was the main hub for the Japanese navy when they were controlling Hong Kong during World War II. So they dug hidden tunnel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like hiding stuff and soldiers, having nice sniper positions and host a suicide boat squad.

Some of them are easy to find, in particular the caves for the suicide boat squad: you just have to walk along the family trail.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are shattered among the hills, the entrances covered by dirt and bushes, far from the most popular trails.

I gathered a bunch of weirdos like me and we went searching for them. We were lucky enough to find our dungeon.

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i) 出走

“你到底要去哪儿啊? ”
一年当中大概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文一要以每周一次的频率问我这个问题,此即每次长假出行之前的一个月。回答不外乎“我也不知道,a也不错b也不错c也不错的,balahbalah”。这个问题只有等到最后一周——或者是最后一天时才会被终结,回答迅速变成“**火车票买好了”。

这一次的出行也同样纠结——本来不必如此——只因为机缘巧合将在成都遇到fivestone 和 traveler这两位声明远扬的家伙。过程是这样的:
fivestone “你复活节假期去哪儿啊?”
demoi “21号到成都。”
fivestone “…我19号到,还不确定几号离开。”
demoi “赶得上就碰个头。”

过了几天,看到 SimonTrashia 在t.sina上嚷嚷 “你看一个城市不顺眼,这个城市就会以加倍的恶劣来报复你”,这时候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个城市就是成都。不几天,fivestone发来贺电tra模已“归西”,有大房子住,成都碰头。于是,传说中的黄金三人组“FET”之2/3就要华丽地呈现眼前了,虽然其实我只是想去成都吃吃玩玩腐败一个假期而已——这是典型的小清新模式对成都的幻想。此处我非常有冲动向 Woody Allen学习,从本文章的叙述语气中跳出来指着自己的脑袋骂“你这个想法太幼稚了!”

“不确定”“看档期”“还是不确定”“看情况”——这是我离开上海前收到的fs最典型的短信。

周四,早高峰,二号线,上海
借来的大背包驼在背上,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我并不想这样出来恶心各位早晨顶着惺忪睡眼赶地铁的上班族群众们,但是更早一点从床上爬起来我实在做不到。 进公司,把背包在衣柜里藏好,换西装,接老板,开会,吃饭,开会,坚持了一天略去三千字不表,总之结果就是错过了当晚往西的各趟动车,勉强选择了周五早晨7:30飞重庆的航班。在犹豫不决夜里是不是还要回家的时候被同事Liz捡回浦东高尚公寓留宿一夜。

路,就这样开始了,当然还没离开上海的时候看到t.sina上贴出来的最新消息,成都的那栋房子,停电了。

“重协”小广告,至于重协的成立过程,后面会一一描述。

重口味协会第一课:布朗运动过程是一种正态分布的独立增量连续随机过程。基本性质:布朗运动W(0)=0,W(t)几乎处处连续,且对任意r<= s, W(r)-W(s)独立于W(r),且是期望为0方差为r-s的正态随机变量。布朗运动过程又被称为Wiener过程。

重口味协会第二课:定义我们的理想——重协的所有重口味人士构成一个环(R,+,·),如果R的子集I满足 (I, +) 构成 (R, +) 的子群,∀i ∈ I,r ∈ R,i·r ∈ I,r·i ∈ I,称I为R的双边理想,简称R上的理想。

重口味协会第三课:没有鸡血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出发前的yy,未实践

请高唱,我们是sb我们是sb,然后去上路

盗得越杭两日闲

近来要纪念的人有几位,查海生,Kurt Cobain, 还有在日本地震/海啸中丧生的人们。

复旦每年都有海子的纪念诗会,我去过几回,可每次都觉着矫情。这回在绍兴南方书店的朗诵会倒是很好,我以为很真,用淡到正好的语调默默地念诗,像暗流,而不是澎湃的海。

中场休息,邻座的男生用同样淡的语气说,我最喜欢的是一首情诗,“七月不远”,接着就默默地念了起来: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因此青海湖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因此 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 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 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 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 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 青海湖 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 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

接着那男生开始murmur起初三的时候爱着一个女孩儿,同时又把那爱全部灌在这诗里保存,直到去年才去了趟青海湖。我向来对这样的话题不感兴趣,何况是刚刚认识的路人。我看见他呆呆地笑,有点不好意思,似乎是在为自己年轻时候的懵懂而羞涩,我轻飘飘地说“哎呀,谁都有这样的时候… ” 说着这话,我都没觉得心虚,真是脸皮太厚了。于是敷衍过去。

伽蓝殿

和畅堂边有条小路叫“伽蓝殿”,也许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寺庙? 青石板路两侧的墙壁被刷满了各种计生、妇女平等之类的宣传广告,年代不远,却有点超现实。

杭州无他,天气大好,盘腿坐在湖边和火车上认识的处女座mm聊“春天责备” 和马世芳的两本书,说到台湾人的啰嗦,一边吐槽又一边被他们的情感所感染。直到太阳落下,照出金色的路面。

青藏流水15_结束啦

前前后后,这都快一年了,才把这个玩意儿流水完,不是有很多罗嗦话要说,而是每次写,都要仔细回忆,挖出很多该想不该想的事情。此番西藏,纯属偶然,不论是体力财力装备,还是精神文化的准备,都稀疏的很。看看我带了啥相机,就知道了。Sony F717 加 Olympus μII,10个proplus,2个rdp3,这就是一路上所有的装备。换作现在,我肯定不会这么冒然跌跌撞撞没有任何准备地就去了这么个地方。

贴一张简易行程,供朋友参考,也当自己留念罢。大图在这里

最后,引唐俟先生诗一首。这是一场梦。

很多的梦 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鲁迅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月刊第四卷第五号,署名唐俟。

存档链接

按发布时间逆序排列

青藏流水15_结束啦May 24th, 2010
青藏流水14_兰州May 24th, 2010
青藏流水13_阿扎乡May 23rd, 2010
一段去年夏天录的音频May 16th, 2010
青藏流水12_帕拉庄园 浪卡子March 20th, 2010
青藏流水11_日喀则 江孜March 4th, 2010
青藏流水10_林芝February 27th, 2010
青藏流水9_哲古草原February 18th, 2010
青藏流水8_昌珠寺&雍布拉 康&邮政招待所January 10th, 2010
Snap 2January 10th, 2010
青藏流水7_拉萨闲逛&更丕乌孜山探险December 31st, 2009
青藏流水6_到达拉萨December 25th, 2009
青藏流水5_格尔木December 23rd, 2009
青藏流水4_失败的骑行December 22nd, 2009
青藏流水3_黑马河November 25th, 2009
青藏流水2_到达西宁November 1st, 2009
青藏流水1_上路August 31st, 2009
拾掇心情 開始生活August 5th, 2009
Tibet faceJuly 29th, 2009
自省July 24th, 2009
旅行后遺癥July 23rd, 2009
真想就这样死在青藏高原July 10th, 2009

青藏流水14_兰州

结束得啦。跟还债似的。

July 18, 2009
6点钟醒来收拾东西。提着所有的行李下楼退房。在楼梯的墙壁上留了个涂鸦。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西至青藏 方省此身”

这样的一路上,实在是每一秒都遇到新鲜的人新鲜的事。我告别青年街,去曾经吃过藏面的地方寻找炸薯片。到大小昭寺暴走一圈。路上买了两只酸奶和一个一块钱的小刀(其实相当于是老板送给我的)。大概是给小店做了开市生意,并且他不记得那把刀卖多少钱,就一块钱卖给我了。老板非常热情地和我告别。
奔向布达拉宫再看一眼。路上遇到一个藏族老奶奶,看到我一人背了那么大一个包,手上还有两个包,便执意要帮我提行李。老太太的汉语说得很好,一路上和我说了很多,又给了我很多关照。到了布达拉宫广场,(这还是我第一次这么早来到这里),有很多朝圣的藏民在中央对着布达拉宫朝拜。
“我很庆幸生在这样一个地方。”老奶奶说。
她送我上了出租车,并嘱咐路上千万小心,和我告别。
一上出租车,报上目的地,发动机启动,泪如雨下,司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便也不问。很快布达拉宫就不在视野范围内了。火车站很快就到达。找到座位坐定。邻座是几个西藏大学的学生,还有几个回乡探亲的军人。聊天不多,只是睡觉(靠窗的座位是邻座好心的大哥换给我的)。一天一夜的火车也不算很长,就很快过去了。

July 19, 2009
中午到达兰州,下了火车就去找机场大巴。在民航大厦买好下午6点开往机场的大巴车票,出门去寻找吃饭的地方。兰州出名的小吃也就只有拉面了。在一家小吃店随便吃了一种,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
寻到一家招待所,待了三个小时花了10块钱。痛快地洗了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甚至看了一集“武林外传”。
5点离开旅社,兰州街头暴走。很意外地走到了兰州大学,又碰巧兰大正逢建校100周年,索性买了两只纪念封一只明信片分别寄给文一,蛇和我自己。

“旅行的终点,却不是生活的开始。”

在兰州大学附近的地下走道路遇一个流浪歌手,弹着吉他唱着许巍的“故乡”,“我站在这里,想起曾经和你离别情景”,这样的音乐伴随了我一路,在这样的情景下再次听到,心中无限感慨。在地道里驻足良久,把身上所有的零钱都给了那歌手,听了很久。录了一小段视频,在这里

兰州是2009之夏的结束。

上了机场大巴,邻座的大叔是从乌鲁木齐来的,一阵海侃之后居然想说服我改签机票跟他回新疆玩,并号称“现在是新疆历史上最安全的时刻”。只恨没有假期没有假期啊!他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叫我明年到新疆以后一定要主动联系他。

10点半的飞机一直延误到12点才起飞。在候机大厅的座位上,耳边袭来熟悉的上海话。顿时一阵巨大的失落感。

难道上海的感觉就不能来得晚一点吗?

然而一切就这样按部就班地结束了。

我顺利抵达了上海,迅速融入到上海38度的高温,下了飞机就是拥挤的汽车,精明的出租车司机,维修的高架桥,数不清的红绿灯……
无奈地回归现实。

这篇好淡,跟推特体似的。

无图,两只签名尔。

DSC06070
离经叛道非本意,逃避生活才是真

DSC06068
我写了个错别字,找出来的同学我请你吃沙县

DSC06080
仍然是硬座

青藏流水13_阿扎乡

昨天我跟R君说我这个东西我写不下去了,连写一篇内容为“我不想写了”的告示也不想写。但是今天看到路标同学写的Gap Year, 我想还是把这个系列写完。我有很多不能抛弃的恶习,香烟咖啡还有自欺欺人,但是“半途而废”,还是不要为好。这一天只是拍了些很没劲的反转,甚至都没有扫描成电子版,没有插图。

2009年7月17日
这天可以算是旅行的最后一天。因为海拔的原因,走几步路就喘气很厉害,妄图走到阿扎乡的计划难以实施,步行了大概一个小时折返回到浪卡子。叫了一只小面包车200块到阿扎乡来回(真是贵啊)。没想到司机心眼儿不好,到了号称“阿扎县”的地方再也不肯往前继续开,要求加钱。这时候跟他摆事实讲道理也没用了,司机就是不依,让他停车下去打探路势。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那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离羊湖有多远,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走到,便只是下车走,爬了个小山堆我就喘得很厉害。天气风景倒是很好,可是对于是不是能真的走到羊湖却晴朗不起来。于是就这样僵持着,其间遇到一些当地的村民,可是语言不通完全没有办法交流。不一会儿司机又过来和我们讲价,死扛着30块的底线,最后成交。

这一段全是山间土路,确实不好开,有些地方只有一个车道,并且伴随很多大幅度的转弯。司机在离大弯一段距离的地方就要鸣笛示意,防止对面有车过来。如此翻过几座山总算到了湖边。无人绝境,连司机自己也从未到过此地,被羊卓雍错安静的蓝色迷住了。在山头上四处观望,这片静谧的湖泊只属于我们。不停地拍照,慌乱中唯一剩下的几个馍中的一只滚下山头。眼睁睁地看着它滚下去,掉进湖里。本来坐在这无人知道的秘密湖边吃馍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马达声,开过来一只木板船,船上有个拖拉机头似的发动机,开船的是个老头,载了一些当地的居民。正犹豫着是不是要搭这位老爷爷的船,兴奋过头的司机主动提议坐船他买单(是的,没错,刚才还跟他讨价还价呢,这会儿倒主动买单起来了)。于是“船长”载着我们又开动了。没有了天上白云的反射光,湖水从船上起来更蓝更清澈。湖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鱼,湖面上活动的昆虫之类的也很多。小转一圈,停船上岸。

“船长”老爷爷邀请我们去他的小屋坐一坐。于是就和那司机一起去了。土砌的小屋非常简陋,屋子里除了一张床一个桌子什么都没有。墙角有几个方便面箱子,这些就是这位“船长”的全部生活物资。在这般简陋的屋子的墙壁上,还用蓝色的颜料画着一枚漂亮的图腾。船长爷爷热情地拿出一种类似起司的东西(其实是酥油和糖的混合物)给我们吃。我包里只剩下“大白兔”奶糖和一些牛肉干。拿出一些奶糖分而食之。休息片刻,返回浪卡子。好心的司机把船长爷爷也顺路带回了县城。

在浪卡子,找了一家小店,喝羊肉汤吃了几个馍。买了两条口香糖却是冒牌的。后来又路过羊湖宾馆,偷偷溜进去找了个没锁的房间,想蹭个浴室洗澡。结果全脱光了,却发现并没有热水,冻得直打冷战。

浪卡子路口,搭了一辆丰田4500回拉萨。经过卡若拉,司机主动停车让我们下车拍照。卡若拉壮丽的白色是西藏给我的最后震撼,据说红河谷有在这里取景呢。再往拉萨开,一路都是下坡,路况颇为危险,有很多连续的ü形弯,极尽4500优秀之能事。

回到拉萨是下午,天气阴沉。司机因为不知道朵森格路就是青年路,载着我们在布达拉宫周围转了一整圈才找到。胸中响起郑钧“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的音乐,然而现实是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地方。
因为我的失误,便宜并且老板很热情的祝兴旅社已经没有床位了。于是终于如所愿住了一回平措康桑。回祝兴领取寄存的行李,在窗口留念几张。老板热情地和我告别,说2010年一定要去上海看世博会云云。回到平措,一顿收拾,把几乎所有衣服都拖出来准备洗,但是无奈那三台洗衣机没有一台是正常的,一台不能洗,一台不能排水,一台不能甩干,于是必须借助三台机器和人工才能顺利地洗完。排队那是自然的,于是决定先出去吃饭。
刚才阴沉的天气终于爆发,下起大雨来。(好家伙,日光之城给我的开端和结局都是阴雨啊。)跟我上铺的哥们儿借了一把雨伞,冲去四方超市购置火车上的食物和带给家人的礼品。购物完毕,提着口袋找地方吃饭。在一家冷清的烧烤店没吃饱,然后又去往八角街方向寻找街头的炸薯片。未遂。

在某个快餐店吃完了在拉萨的最后一餐。红烧肉,白米饭。

回到平措康桑,开始浩大的洗衣服工程。把我要洗的衣服一股脑儿倒进洗衣机,然后便在旁边看着那洗衣机。洗衣服的平台可以从侧面看到布达拉宫。夜晚的布达拉宫被强白光照射着,非常漂亮辉煌。

平措的多人间不提供热水洗澡,我打起了祝兴旅社的主意。毕竟在那里也住了很多天,和老板混得很熟了,蹭一次洗澡的机会或许可以。从平措的屋顶爬到祝兴的平台。犹豫了半天,打电话过去,老板娘接了电话以已经锁门为由拒之。颓丧地坐在平台上,神奇的是,不一会儿老板又打电话来,喊我们过去用他们的浴室,很开心地过去享用了热水。谢过老板出来,回到平措。

回到我的房间,室友都已经睡觉了。因为害怕错过早上的火车,几乎没有睡着。躺在床上回想这十几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要结束了。真是有太多的不舍。早晨3点多,有个mm从酒吧回来,轻轻敲着窗子:“姑娘帮我开个门。”  起床开门,然后躺下就再也没睡着过。躺在床上一直到天亮。

想想,还是补俩图吧,不然拍了做什么的。呵呵。 Shot by Sony F717

DSC06024

DSC06067

这两个图的后期是我最近研究LR的成果… 好吧,也不算研究,只是把所有工作流程的所有选项都试了一遍,出来就是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