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照亮黑暗

最近看的东西有点多,摄影,电影,音乐,在参透了很多最基本的道理的同时,却又在另外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中迷失。我前所未有地意识到图片、电影、音乐这三样东西是如此相似。

动因在于我看到了吕楠的“四季"。这一部以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包含了摄影师花7年时间拍的3500个胶卷里面挑出来的109张黑白照 片。(当然他们不仅仅是照片那么简单)我发觉这位首位被马格南图片社相中的中国摄影师和贾樟柯实在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二十四城记》和《三峡好人》是我 拖了很久最近才看掉的电影,迟迟不看是因为每次打开文件夹看到那触目惊心的电影名字,都觉得实在过于沉重,这种沉重的感觉甚至超过看《南京!南京!》。

我 说 过 Woody Allen这个喜剧演员和以喜剧著名的剧作家,写出来的喜剧终究蕴含着绝望的paranoid and pessimism,但是他的电影还是有至少有60%的时间你可以听着他喋喋不休再加点口吃地吞吐稀奇古怪的gre词汇,假装地笑笑,然后才在电影结束 cast缓缓升起的时候感到胸闷不已。但贾樟柯不是这样,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是”灰头土脸“的生活。没有睿智的台词,没有华丽的演员,他的电影就是生 活,只是那个世界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那么一些不同。吕楠也是,他的拍摄,不是在镜头后面,摄到几多乞讨儿童的眼神或者是这个寺那个塔下面祈祷的妇人。他 拍到的是西藏那块土地上真实的生活。

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惑着。我周围有很多人(或者说一大部分的人)在依靠着没有任何营养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在生活(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每每 我感到不解并希望能推介一些更好的东西的时候,会被反问或者极有可能被反问,(这样的情境并不经常发生,甚至可以理解为是我臆想出来的)”你那么认真干 嘛,生活这么无味,看点电影和小说不就是为了娱乐身心嘛,看那些个深刻的东西不是徒增自己的烦恼“。

这样的反问困扰了我很久。今天我在《贾想》里面读到了 类似的问题,贾樟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里引用了别人的一句话,

“鲁迅文章里面无边的黑暗,照亮了我们的黑暗”。

于是我如梦初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基本上就等同于为什么要有文化和艺术的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吕楠,贾樟柯都不满足于通过局外人的角度来表现自己的作品,为什么他们竭力用图片或者影响去表现,或者 说”记录“生活。

我曾和朋友开玩笑,西藏有三个遍地:

遍地单反,遍地越野车,遍地藏民。

当然那个最后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遍地藏民是我为了凑上这个”三“硬添上去的,那里本来就是人家的地盘(不过我倒是真有朋友说威尼斯是真的没有居民,全是游客或者从事旅游行业的”当地人“)。

另外有这么个段子,旅行在外,放眼望去,端着相 机的,一看就是游客,端着单反相机的,那是……比较高级的游客。

就 这么一个冷笑话其实指出的是一个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旅行就是旅行,你以为在记录生活,指着显示屏里的人像感慨片子多么人文,精神多么淳朴,其实根本就不 是那么一回事儿。也许会有人反驳说,”谁说我是在记录生活,我记录的是我自己的生 活,我的旅行“。那么为什么人们更热衷于记录一年里面少有的几次旅行,平日里的生活却几乎很少用同样的方式记录呢?难道后者不是更”生活“吗?

我恰好在今年7月在号称博大精深的西藏走了一遭,其间当然也拍到一些portraits(这也是我比较喜爱的题材)。回来挑来挑去也没有挑出自己有那么一 点满意的片子,我今天终于想通了,因为那些大多不是自然状态下的人吧。

经过这样一番若有若无的自我怀疑,再看自己的那些片子,找出两张极其类似的照片,试图找出他们的不同,因为就拍摄的前因后果来看,他们实在太不同了,可是从图片上看,似乎我又找不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正在这时候,我又读到马格南的另外一只摄影 师Martin Parr对”记录“的另外一番解读:

在以前,????z影的主流性定?是揭示真相,?看事物的?让妗?/i>
但是我想告?人家的?s是,所?的「???」其??始?只是一?主?的?|西。
我??檎嫦嗳绾闻c怎??砜蛉≌嫦?K不是一??事。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

在某??大雪??的夜晚,他拍?z了???照片。
一???]有使用?光?簦??硪???t在?擅脶崾褂昧碎W光?簦?崖?祜w舞的大雪清楚地拍?z下?怼?/span>
?缀跬?r在同一??地方拍?z到的???照片,?s有著完全不同的??⌒浴?/span>
究意哪一??才是真??的?照片?不就是一??主?的?|西?幔?/span>

于是这样的解读又让我的思考前功尽弃,如此来看,我镜头里的西藏人民和吕楠镜头下的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不一样的就仅仅是曝光构图吗? 我镜头里的上海街头的磨剪刀的老爷爷和别人镜头里面卖栀子花的老奶奶又有什么区别?

I got lost in this world, totally.

这里我还贴出了上面我提到的两张照片,如果你还能看下去,请告诉我任何关于这两张图片的感受,或者任何你觉得不同的地方。我看看是不是能作为一个例子解释得通…

Sony F717 Cybershot f/2.8 1/125s ISO 100

File?id=df2sw6vx_6gr6cj3d6_b

Sony F717 Cybershot f/8 1/250s ISO 100
File?id=df2sw6vx_7dp8qn2fg_b

平淡的日子

背着硕大的吉他从家里背到上海,在上海火车站被拉人搭车的人呼成“吉他小姐”,在某个候车室被一个看起来有点文艺气息的大叔搭讪,还玩了一把,然后无奈地说这琴实在太旧了,音不准…
今天铿次铿次地跑到琴行把六根琴弦都换了,总算音听起来正常了一些。留念一张。周末把7月在西藏泽当邮政招待所熬夜看的佳片有约《改编剧本》拖出来看了一遍英文原版,发现无比多的删节。。。除了剧本本身的魅力,Nicolas Cage这一只当仁不让的碎碎念大王也是一个原因。
Most people yearn for something
exceptional, something so inspiring…
…that they’d want to risk everything
for that passion, but few would act on it.

Originally uploaded by Sharon_NG

夜游江湾

最近一时冲动所做的事情很多。
乘车坐过站了,到五角场下来看一场《东邪西毒》算一件。
再乘车在晚上一人杀去江湾是另一件。
晚上的江湾,有猛烈的风和绚丽的灯。很少看见人。很妖艳很鬼魅 。

李兆基图书馆和人工湖


晚上的168人极其少,哦,是根本没有人。司机专注地开车,在颠簸中瞄了一张。在上海这算是比较少见到的场景吧。